中西醫整合療法 (Western and Chinese Integreted Medicine) |
![]() |
![]() |
There are no translations available 中西醫協同戰略
如果一個西醫師從來沒有瞭解過中醫、沒有使用過中藥,他是否有資格說中醫藥會害人生病、讓人變成尿毒洗腎?中西醫乃至另類醫學又該如何攜手共創醫學界的新里程?
西醫好?還是中醫好?
或許我們曾經在媒體上看到「庸醫誤人」的例子,有時是西醫、有時是中醫,弄得大家生病時無所適從、不知如何是好?甚至兩者還互相攻訐指責,西醫說中醫不好,吃中藥會讓人腎功能壞掉!中醫也說西醫是偽科學,只知治表、不知其本……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爭論而莫衷一是呢?我認為是「瞎子摸象」的結果。很多用中藥醫好的人並不會去給西醫看,所以西醫在臨床上看到的都是中醫失敗的案例,指責便由此而起;相同的道理,在西醫失敗的人才會去看中醫,所以中醫亦理所當然的為西醫下了負面的評論。無論何者,這些都流於「以偏概全」的桎梧之中。 不該斷言誰對!誰錯! 西醫的醫學教育在台灣其實非常完整,但因為西醫多由化學的角度來看待人體,所以某些基本的理論是否正確?值得商榷!相較於西醫,以往中醫醫學教育相對是缺乏而不足的,甚至早期台灣只有中國醫藥學院有中醫系,畢業後由於出路問題,又大多投入西醫的臨床領域中,因此造成受過完整醫學教育的中醫師嚴重不足。西醫也是一樣,即使沒有醫療糾紛,同樣一個學校、同一家醫院培訓完成的醫師,也有醫術好壞的差別。因此除了醫學種類的選擇之外,還需考量「人」的因素,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成立「中華民國另類醫學醫學會」,一定要求是衛生署所認可的中、西、牙醫師的原因,我們不希望商業行為與過度的包裝,造成社會大眾對另類醫學的誤解。 中西整合,病患有福氣 既然中、西醫學各有其利弊,如何整合中、西醫學運用在臨床治療患者,身為醫師的人一定要明瞭兩者各自的優缺點,再依照「急則治標,緩則治本」的原則,使用其中一種或合併使用兩種不同的醫療模式,實踐「以患者為中心」的目標,並尋找對患者最有利的醫療方法。
病症觀點中西醫不同 台灣的中醫師分為幾大派:一是祖傳、家傳,再經過中醫師特考;二是正統中醫學系培訓而成的;另一種則是開放讓西醫修習中醫學分班,簡稱為「西學中」,可以在二年的學分完成後,比照中醫系透過中醫檢覈考試,取得中醫師執照;但這個門檻在五、六年前被封閉了。現在若想學中醫,唯有重新考中醫學院一途,如此一來,以往的西醫師無法窺究中醫之原貌,也無法瞭解什麼叫中醫理論和藥理概念;更何況使用中藥協同西藥治療疾病,當然也會令一些西醫師因而抵制中醫,直接阻礙了中醫的進步,也阻礙了病患與醫師同時能夠了解中西醫整合的優點,甚為可惜! 優勢互補更見發展 舉例來說,我遇過一個動完乳癌手術的患者,開刀的醫師告訴她:「妳的腫瘤已經變小了,所以不用做化療。」可是腫瘤科醫師卻說:「希望妳做六次的化療,因為如果妳不做化療,五年的存活率是六十%,但如果妳做化療的話,五年的存活率會提高到七十四%。」 中西醫整合借鏡日本 在日本,西藥和中藥可以開在同一個處方箋上(日本稱中醫為「漢方醫學」),也就是由同一個醫師在同一個時間、對同一個患者同時處方中藥和西藥,且可同時服用,因為唯有醫師才能瞭解西藥和中藥藥物成分究竟會有相乘的效果?或是互相砥觸的效果?
以病患為中心才是好醫生 國家衛生研究院院內研究業務處張前處長曾表示:「中西醫整合,應該由同一個醫師來執行,才不至於在同時使用中西藥時,無法顧及藥物之間互補之功能及單方面藥物不足之處。只是國內同時瞭解、研究、使用中西藥物的醫師甚少,又,礙於法令,同一個醫師,不允許同時處方中西藥;造成同時使用中西醫藥物來治療患者的醫師太少,這是我國醫藥上極需改進的地方。」可喜的是,台灣醫療界已漸漸覺醒。自二OO六年起,行政院衛生署開始致力為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搭起溝通對話的橋樑,並舉辦中西醫整合相關議題之論壇,希望能推動中西醫學整合,並提出其合作的具體可行方案;混沌之際露出了一絲曙光,令人深切期盼。
所有另類醫學文字內容及案例介紹均為重點摘要 詳文,請至各大書局或網路書局購買(書泉出版社)九八年五月印行 劉大元醫師所著【不一樣的另類醫學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