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療與玉石療效果加乘
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,「玉」就無所不在!數千年來,「玉」在中國傳統生活中一直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,出土文物中,除了兵器、陶瓷器外,最多的就是各類玉器製品。玉,到底有著甚麼樣神奇的力量,讓它可以如此深入生活並傳延千年?我想,在每一塊玉裡蘊藏的神秘能量,就是答案!
根據中國古老傳說,玉器具有「驅邪、避凶」的作用,用「玉」獨具的能量來趨吉避凶的事時有所聞;但用玉石的能量來治病的案例,卻未見任何具體文獻記載。「玉」既然具有如此好用的能量,如何運用玉石來趨吉避凶,進而達到保健養生與治療疾病的功效,絕對值得我們探討。
對於各種寶石所具有的能量,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看法,對人體產生的效用也不盡然相同。透過德國傅爾電針(EVA)(Electro-Acupuncture of Dr.Voll)的檢測,在數千人的體質比對中,選出五種對人體有益的寶石,其中「玉」是和人體最麻吉的寶石,由此可見「玉」的超人氣,絕對令人無法擋!
除了玉石之外,我發現五行的顏色與人體經絡和臟器有密切的關係,我以五種色紙去跟患者的經絡穴道對比,亦即只用色療來減輕疾病症狀,甚而治癒疾病,治療成效不錯。
所以,我進而將「色療」與「寶石療」相互結合,即是以「玉」為主角,結合顏色與五行觀念,以不同質地、不同顏色的玉石──青玉、赤玉、黃玉、白玉、黑玉來治療疾病。「色療」與「寶石療」發揮了相得益彰的效果,療效令人驚訝!
精準取穴善用磁玉石療法
如何運用「色療」與「寶石療」來治病?首先必須瞭解中醫理論中的取穴原則。
一、不通則痛,通則不痛。此處的「通」指的是氣的通暢與否;氣的通暢與否,正代表著經脈是否受損。
二、取穴時,每人穴位落點均略有不同,因此在穴位附近輕按,最痛點則為穴位所在處,此即阿是穴;以痛為俞有異曲同工之意。
三、「補瀉」是中醫處理病變最重要的方式,而針灸的補瀉方式,各派別醫師均有不同的說法。事實上,人體的能量是由左側進入人體、右側離開人體,因此,「補」是用人體左側的穴道,而「瀉」是用人體右側的穴道。
在臨床治療上,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:如子宮下垂、夜尿等屬腎虛症,左側三陰交壓痛感強;此時只要將黑色玉石貼在患者左側三陰交,即可有效減緩疾病。又如泌尿道感染、黃帶等屬腎實症,則右側三陰交壓痛感強;此時只要將黑色玉石貼在患者左側三陰交,即可有效緩解病症。
下痛感較重側為主穴,左補右瀉。當補瀉理論確定後,則考慮取穴標準:本經補瀉,虛者補其母,實者瀉其子。
例一:急性肝炎,屬肝實症。
(1)瀉肝火(本經) 青 右 太沖。
(2)瀉心火(實者瀉其子心) 紅 右 內關。
例二:腎功能不佳,導致失眠=腎虛導致心實症(心腎不交)
(1)補腎虛(本經) 黑 左 三陰交。
(2)補肺(虛者補其母) 白 左 曲池。
(3)瀉心火(因陰虛火旺)紅 右 內關。
16個臨床常見症狀處理方式
1.頭抽痛、漲痛、暈痛,腎陰虛。
(1)補腎虛(本經) 左 黑 三陰交。
(2)補肺(虛者補其母) 左 白 魚際。
(3)瀉心火(因陰虛火旺)右 紅 內關。
2.感冒引起的頭痛,屬肺實症。
(1)瀉肺火(本經) 右 白 魚際。
(2)瀉腎水(實者瀉其子) 右 黑 三陰交。
(3)瀉肝火(太陽病入少陽)右 青 太沖。
3. 眼睛酸澀、流淚、視力模糊。
(1)瀉肝火(本經) 右 青 太沖。
(2)瀉心火(實者瀉其子) 右 紅 內關。
(3)補腎水(因水不足以榮木)左 黑 三陰交。
4.耳鳴重聽。
(1)補腎虛(本經) 左 黑 三陰交。
(2)補肺(虛者補其母)左 白 魚際。
5.久咳、老人咳。
(1)補肺虛(本經) 左 白 魚際或中府。
(2)補脾(虛者補其母)左 黃 足三里。
(3)滋腎陰 左 黑 三陰交。
6.胸悶、心絞痛。
(1)補心虛(本經) 左 紅 內關。
(2)補肝(虛者補其母) 左 青 陽陵泉。
(3)氣會膻中(血管阻塞表血氣不通)紅 膻中。
(4)以痛為俞 左 青 胸鎖乳突肌痛點。
左 黑 膻中左側一吋。
7.胃痛(急性)為實症。
(1)瀉胃實症(本經) 右 黃 足三里。
(2)瀉肺(實者瀉其子 )右 白 曲池。
(3)補腎陰(以水反克土)左 黑 三陰交。
8.胃痛(慢性)為虛症。
(1)補胃虛 左 黃 足三里。
(2)補心(虛者補其母) 左 紅 內關。
(3)瀉肝火(以防木克土)右 青 太沖。
9.急性腸炎拉肚子(12小時=實症)。
(1)瀉肺火 右 白 曲池。
(2)瀉腎水(實者瀉其子)右 黑 三陰交。
(3)補肝(以防金克木) 左 青 太沖。
10.腸炎拉肚子(二日後=虛症)。
(1)補肺虛 左 白 曲池。
(2)補脾土(虛者補其母)左 黃 足三里。
(3)補腎虛(腎主先天氣)左 黑 三陰交(免疫功能)。
11.痛經,子宮收縮不良,月經量多或量少。
(1)補腎虛 左 黑 三陰交。
(2)補肺虛 左 白 曲池。
(3)補肝木(水不足以榮木)左 青 陽陵泉。
12.黃帶、白帶。
(1)瀉腎實症 右 黑 三陰交。
(2)瀉肝(實者瀉其子)右 青 太沖。
(3)補脾土(以土克水)左 黃 公孫。
13.上背單側痛,實症。
(1)同側胸鎖乳突肌痛點 同側 青 痛點。
(2)筋會陽陵泉 右 青 陽陵泉。
(3)水不足以榮木(故易肌肉痛)左 黑 三陰交。
14.下背單側痛。
(1)尋找下背 痛點 青 痛點。
(2)筋會陽陵泉 右 青 陽陵泉。
(3)水不足以榮木(故易肌肉痛)左 黑 三陰交。
15.下背雙側痛。
(1)腎虛(本經) 左 黑 三陰交。
(2)補肺(虛者補其母)左 白 曲池。
(3)平肝 右 青 陽陵泉。
16.五十肩。
(1)同側胸鎖乳突肌 同側 青 痛點。
(2)同側天宗穴 同側 紅 痛點。
(3)同側肩前痛點 同側 白 痛點。
|